24小时热线电话:

0556-4182766

医院地址:

太湖县晋熙镇清风路3号

医院网址:

http://www.thbayy.com

卫生部门节前提示:以健康生活方式欢度春节


    春节将至,探亲访友,饮食和生活方式容易发生改变,为此,省卫生厅邀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为广大读者提供温馨提示:以健康生活方式欢度春节。

    如何过一个健康年,省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科陈叶纪主任医师指出,春节期间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七情有度,劳逸结合,安全第一。

    陈叶纪介绍,现代社会,高盐、高脂等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已经成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肥胖、癌症等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春节聚餐增多,饮食要注意限盐控油,荤素搭配,清淡为主,少吃腌制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饮料零食方面,茶类、奶制品优于碳酸饮料,水果、瓜类优于花生、瓜子。

    陈主任特别提醒:有慢性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要忌口。高血压患者忌“咸”,糖尿病患者忌“甜”、肝病患者忌“酒”,胆病患者忌“油”,胰腺病患者忌“饱”。总之,慢病患者尽量按照日常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过于激动和劳累,确保营养和休息。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的聚餐、宴请增多,席间免不了多喝几杯,但过度饮酒严重损害健康,所以饮酒一定要节制。陈主任说,春节因过度饮酒导致急性酒精中毒、甚至致死的事件屡见不鲜,特别是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血管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发生急性酒精中毒和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风险大于健康人,更不宜饮酒。

    春节期间,人情往来,香烟往往成了必备之物。而吸烟和二手烟草烟雾是肺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

    陈主任提出,享受假期应包含身体的锻炼。如今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但年轻一族上网、玩游戏要适可而止,要走出网络世界,到大自然中去,到现实生活中去,好好感受生命的真实与美好,不要让网络隔离了您和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

    每年春节是意外伤害的高发期,陈主任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乘坐正规车辆;切忌酒驾。现在环境污染造成的雾霾严重,要尽量不放或者少放烟花爆竹,儿童燃放烟花爆竹也容易烧烫伤。较小的婴幼儿不慎吸入瓜子、花生等零食容易造成窒息等。在让孩子充分享受愉快假期的同时,家长一定要看护好孩子的安全。

    近期,我省周边省市相继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进入高发季节。省卫生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开展风险评估,对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同时安排传染病控制、临床和中医等相关专业专家对全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各定点医院、省级三级医院和市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一次视频培训,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于春节前开展一轮防控培训,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了有效防范感染这种疾病,省卫生厅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居民,提高警惕,了解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有关科学知识,有效防止此类疾病发生。

 

1、人感染H7N9禽流感有哪些临床表现?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血常规检查多出现白细胞进行性降低;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甚至导致死亡。

2、人类是如何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

    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染来源和途径还未确定,但根据既往人感染H7亚型流感病毒多来源于禽类,以及已经确诊的病例中大部分在发病前有禽类接触史(如加工、宰杀)或曾处在有禽类的环境内(如活禽市场),推测人类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原因可能是接触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

3、出现了流感样症状该怎么办?

    不要轻视重感冒,做到“病初起,快就医”。一旦出现发烧、头痛、咳嗽、全身不适时,应戴上口罩及时就医,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到过禽流感疫区与禽类接触史。并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4、 如何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可防可控,预防感染应做好以下几点措施:

    (1)尽可能减少与活禽不必要的接触(包括禽鸟及排泄物、分泌物,笼具等),尤其是与病、死禽。接触后,要注意彻底清洁双手。

    (2)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3)禽类养殖场或屠宰场定期消毒,从业人员进入饲养场所要配戴口罩、穿戴工作服,工作服和口罩使用完后,应就地消毒。

    (4)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去往人多拥挤的地方尽量戴口罩。

    (6)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换气。


在线咨询